節(jié)日:圖瓦人也有三個比較大的節(jié)日,分別是春節(jié)、敖包節(jié)和鄒魯節(jié)。蒙古族圖瓦人也象漢族人一樣歡度春節(jié),只是他們歡慶春節(jié)的方式有所不同,每當大雪封山,湖面結冰,春節(jié)來臨時,當?shù)貓D瓦人就身著節(jié)日盛裝,歡聚在喀納斯湖面上舉行賽馬、射箭、摔跤、滑雪撬等比賽,然后舉行全村人的酒會,并在喇嘛的念經(jīng)聲中歡度春節(jié)。圖瓦人稱春節(jié)為“查干”即“白節(jié)”之意,他們自古崇敬白色,把它作為美好和吉祥的象征。圖瓦人特別講究在新年時晚輩給長輩、孩子給父母敬酒獻哈達,因為他們視酒為食品的精華,視白色的哈達為珍貴的禮品,都含有“祝?!薄ⅰ凹椤敝?。
敖包節(jié):敖包節(jié)又稱“塔克恩”節(jié),是蒙古族的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節(jié)日,每年七八月份,蒙古人常歡聚一起,歡度此節(jié)日。這是蒙古族圖瓦人祭祀天地日月和大自然的節(jié)日,每年都在春暖花開的六月舉行,他們將過節(jié)的地點選在水草豐美的高山丘陵,各家各戶都攜兒帶女并各自帶上一道拿手的好菜或上好的食品,團聚在中間植有被尊為“神樹”的敖包周圍,焚香點燭,每人往樹上綁一根布條(布條以白色為主),再抱一塊石頭堆加在敖包上,然后各自拿著從家中帶來的食品,由年長者帶領繞著敖包一邊念經(jīng)唱歌,一邊不斷向上撒著食品(此時婦女不能參加),繞完三圈后,參加者不分老少都要向敖包跪拜磕頭,祈求上天降福于人間,祈求風調(diào)雨順,牲畜興旺。禮畢,開始進行賽馬、摔跤、射箭等蒙古族傳統(tǒng)的民間娛樂活動,并宰羊煮肉、載歌載舞,然后全村男女老少圍坐在一起,吃烤肉、喝奶酒、共同歡度節(jié)日。
鄒魯節(jié):鄒魯節(jié)又名“入冬節(jié)”,時間是每年的農(nóng)歷十月二十五日,這也是喀納斯湖畔圖瓦人的特有節(jié)日。在這一天整個夏秋季在外放牧的牧民都要回到村莊。主要是為了紀念活佛馬盒卡拉逝世日。民間傳說,馬盒卡拉逝世這天正好是125歲。每年10月25日,天短夜長,整個夏秋季在外放牧的牧民回到村莊過冬。為了吉祥,返村的牧民在這一天從山上采集一些爬地柏(新疆圓柏)堆成一堆,在傍晚時分,將爬地柏點著呈冒煙狀,然后牧民們圍坐其周,作揖、祈禱,希望能順利地度過漫長的冬季。儀式結束后,人們各自回家,點上油燈取光,所以此節(jié)又叫“點燈節(jié)”。
娛樂:圖瓦人能歌善舞,在平時娛樂中,常用馬頭琴、“托布禾爾”和口笛等樂器奏樂助興。他們特別喜歡一種名叫“蘇爾”的口笛。這種口笛是用一種圖瓦人稱為“芒達勒西”的葦科植物莖桿經(jīng)掏空鉆孔后調(diào)制而成。雖然看上去極為普通,但吹出的聲音卻美妙而又神奇,仿佛又將你帶回了遙遠的過去?!疤K爾”的制作有其特殊的要求,長度必須達到50厘米,只能有3個孔。目前在喀納斯這里既會制作又會吹奏這一樂器的只有一位名叫額爾得什的土瓦老人。老人自行創(chuàng)作編奏的曲目多達幾十首,經(jīng)常吹奏的曲目有《美麗的喀納斯湖波浪》、《雄偉的阿爾泰山》、《黑走馬》等。目前其獨有的吹奏技藝尚無后人傳承。隨著老人的年紀越來越大,人們擔心如果再不給予重視,這種當?shù)靥赜械拿耖g音樂和文化現(xiàn)象會很快消失。
圖瓦人在喀納斯創(chuàng)造了獨特的人文景觀。但是,這里人煙稀少以及長期封閉的特殊環(huán)境,又導致了他們在生產(chǎn)和生活方面有些落后,因為人口少和近親結婚現(xiàn)象的發(fā)生,使他們的整體素質(zhì)還沒有得到很好的提高。近年來,隨著游客的增多和與外界聯(lián)系的加劇,圖瓦人古老封閉的生存環(huán)境正在被打破,如果不注意保護和挖掘,也許要不了多久,這里獨有的人文資源和珍貴的文化遺產(chǎn)就會被損毀的無影無蹤,值得慶幸的是當?shù)卣呀?jīng)意識到了,正在想盡一切辦法進行挽救和保護,力求讓這一世界上絕無僅有的文化遺產(chǎn)在喀納斯永遠珍藏。無論從哪個方面看,喀納斯湖的圖瓦村落和白哈巴村落都是獨一無二的。
States have problems by
payday loan process your information.